7月23日至29日,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湖南省常德市草坪镇开展乡村振兴暑期实践。实践团成员深入村落访干部,直面村民聊发展,学习乡村振兴新画卷下的“草坪模式”;以拔河加深友谊,品擂茶传递真情,切身感受常德独特的文化与风俗;运稻谷、做助理,通过亲身劳动体验乡村生活与基层治理;普及亚运知识,传播亚运文化,将亚运盛会带入美丽草坪。
走进新农村 一线看振兴
(相关资料图)
实践团成员先后来到枫林口、放羊坪、三角堆、兴隆街四个各具特色的村落,参观各村的村容村貌,访谈村干部学习经验,寻访村民交流沟通,学习乡村治理的“草坪经验”。
在枫林口村,实践团成员同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村党支部书记刘慧进行了交流。作为土生土长的枫林口村人,刘书记大学毕业便决定回到家乡工作。面对四村合并后三千余人的新村,他克服了改变乡村风貌的困难,带领村民完成了全村道路硬化拓宽、厕所改造,按照文甲起义的场景修建了初心广场发展红色旅游第三产业,同时建设共享菜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于枫林口村的变化,刘书记娓娓道来,也让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实践团成员访谈枫林口村党支部书记刘慧
拔河增友谊 品茶感乡情
26日,在鼎城区第一届乡镇拔河友谊大赛举办之际,实践团成员受草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潘柯百的邀请,前往比赛现场,感受热烈氛围。在比赛开始前,实践团与草坪镇代表队进行了一场拔河友谊赛,既帮助草坪队练习战术,也拉近了实践团与草坪的距离。在正式比赛中,实践团成员为草坪镇队呐喊助威,已然把自己当作了草坪镇的一员。
草坪镇队实践团成员赛前合照
在赛后的庆功宴上,实践团成员同草坪镇队员们喝上了常德极具盛名的特色美食擂茶,共同回味拔河时的精彩瞬间。从擂茶中品尝出的不仅仅是热情好客的风土人情,还有大家在新时代下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知产粮不易 体基层艰辛
在放羊坪村,实践团调研时偶遇了正在运输稻谷的老爷爷,便自告奋勇地帮忙运送、晾晒。盛夏七月,推着小车来往一公里的路程,大家就已经汗流浃背,真切地感受到了粮食生产的辛苦。2020级信息安全本科生侯艺婷感叹道,“粮食生产要比我想象更艰辛,无数农民伯伯们用辛勤劳作守护着国家的粮食安全,也激励着我立足所学,为国家的网络安全贡献力量!”
实践团成员帮忙运送稻谷
28日,实践团成员在草坪镇便民服务中心亲身感受基层工作。镇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杨理对服务中心进行了初步的介绍,它承担着党务服务、劳动保障、农业综合等10个方面的职能。经过简单学习后,实践团成员们在分配的岗位上各司其职。整理档案、录入数据、打印资料、发放通知,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都承载着便民服务的使命。
普亚运知识 迎亚运盛会
杭州亚运会即将来临,实践团成员也特地为镇里的青少年们录制了“亚运小课堂”,在课程中普及杭州亚运会相关知识,把亚运全民参与的热情带到草坪镇,共同感悟体育赛事、现代科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了制作出草坪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亚运科普视频,实践团成员选取少年儿童感兴趣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亚运相关内容,争取做到既讲好亚运故事,又科普好亚运知识。宣讲视频共分为3个专题:由亚运会的概述、杭州亚运会简介等组成的“亚运小百科”;涵盖亚洲国家文化的“亚洲文化交流”;讲解亚运会中高科技元素的“亚运‘黑’科技”。三个专题分别以历史、文化、科技的视角,向青少年们展示了一场“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亚运盛会。
实践团成员准备的亚运小课堂
七天的草坪之旅,实践团成员收获满满,感受到了草坪人民的热情,领略到了草坪的大美风貌,体验到了草坪的诗词文化,学习到了草坪的振兴经验。乡村振兴,方兴未艾,此次实践也激励着成员们在未来求真知、长本领、增才干,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实践团合影